你家的东西坏了是该修还是该扔?
看到这个议题,诸位不要以为大管家我是又沉浸在电影里了,那种浪漫就留在情侣间聊聊就行了。今天的这个议题,对大管家我而言,是现实中的现实,老套的说一下,就是“有种修叫你妈觉得该修”。
让大管家我感慨着码字的起因是这样的,家里用了8年的电视坏了,这么久自然已经出了保修期,而且算算年岁已经差不多了,所以大管家我就提议扔了买台新的,但此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强烈抵制,坚持喊了品牌售后来进行检查,最后花了200块换了个零件,然后继续给我们家服役。事件结束后,大管家我被父母以浪费为名狠教训一通。
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大管家我这种经验,心里委屈自不必说,更要紧的是对他们的价值评定产生了彻底的不认可和抵制情绪。“物尽其用”,这是我们购买一件东西之后最基本的期望。但很显然,在两代人之间,这个期望的标准不一样。他们可以将就,而我们不愿将就。
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父母还像大管家我的父母一样,偶尔忆苦思甜,会把新三年、旧三年、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话挂在嘴上,但有相似的情况下,诸位有没有这样的感慨:咱家不差这几个钱,现在也不是上个世纪苦社会,别这么节约行不行!穿出去不嫌丢人么!
但,从一定程度上而言,物品价格影响选择,可是物品种类更影响选择。
在大管家我看来,电子产品、电器更新换代快,在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,东西可以扔掉或者卖掉,比如那台电视,以换新的。但父母明显还认为有剩余价值,不到零件坏掉是不能扔的。当然,大管家我并不是借此让诸位无止境的更换来浪费。
我们购买任何东西,都是把售后的费用也包含进去的。逾期就算了,难道在保修期内的东西,我们也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吗?不?大管家我只能说您太壕了。
但其实很多时候,人们要的可能不是新旧之差,要的是生活的改变和享受生活品质的提高。毕竟真的追究起来,很多东西都是我们看不懂的,有时候矛盾的点真的很多。
比如丝袜被扯坏了,父母和我们都要扔,而衣服被扯坏了却都可以选择缝补。丝袜要扔,大抵是大家内心里觉得它很便宜,而且已经失去价值,穿出去只会损了颜面。但其实呢?破丝袜在之前的几年甚至成为一种流行,是设计师、明星和时尚杂志的必备单品,就像乞丐牛仔裤一样。
再比如,如果是需要定做的东西,比如沙发或者床坏了的时候,大家的首先选择大多都是修,为什么?因为显眼、因为体积大、因为需求高,所以选择和安装过程的叨扰不一般。这种时候更多的人会有趋利避害的天性显现,会自动规避麻烦的事情,觉得能修的话,就可以将就一下,不必非要挪动。毕竟对正常生活的家庭而言,真的很受影响。
很多时候,我们不断地为家添置和丢弃一些东西,目的只有一个:过得更好!但同样的目标下价值观的不同非常容易引起冲突。不知道诸位是怎么处理这种问题的?可以在下面留言跟我们分享一下哦~
今天就到这里,下期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