琚宾:如何从设计找寻建筑空间的本质?
【腾讯家居 设计频道】居然顶层设计讲堂系列之“琚宾—— 我的觀·注”于2016年11月28日14时在北京居然顶层设计中心举行。此次讲座以琚宾老师生平及设计理念角度出发,介绍琚宾老师在建筑、室内和家居设计的独特历程,传递时代、活力、专注的设计探索。
从初到今,琚宾有感:一个有生命的室内设计应该包含着对社会的理解,对建筑的理解,对文化的思考,对人在空间活动过程中产生细微情感的细心呵护,以及对艺术精神的再现,生活方式的置入和对材料生命的认知等等。琚宾先生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讨论——“字”“线”“景”“界”“匠”“适”、虚实相生、设计在功能模糊的空间发力、于未来设计我们应该何去何从?
讲座实录
琚宾:我的觀·注
一个有生命的室内设计应该包含着对社会的理解,对建筑的理解,对文化的思考,对人在空间活动过程中产生细微情感的细心呵护,以及对艺术精神的再现,生活方式的置入和对材料生命的认知等
长久以来,所有的逆向思维都会促使自己去打破,往往在文化之上还有一种语境,那就是自然,比如去西藏看到雪山都会无数次流泪那是自然的力量。
艺术是空间的眼睛,承载了空间的灵魂;而当真正展现空间灵魂时才是最感动的、才是展现质朴的有生命的材料!
设计师,不应关注图像,应关注文字之后的逻辑思维;设计可拓展,是有虚拟化的文字建构!设计需要用文字感动自己,需要细微地观察事物,将连续故事场景的出现,转化为物理的空间上面!
对称的古典的建构,比如故宫的对称韵律,比如皇宫,墓地,寺院,教堂,柱子会营造一种气氛,这种构成都是通过韵律和秩序产生的!打破古典,有机对称!
居然顶层设计中心琚宾之家 画屏
朦胧和透明有关系,把空间变轻、变透明;我们应着眼于不完美,完美的都是故事,只有不完美才是真实!
设计这码事,用唐诗宋词来套,觉得也很合适;好的设计,如能既有唐诗的意境,又能顾及到细节的宋词感,应该会是一个好设计;设计的水平不在于对仗、叙事,甚至到高明处,也并不拘泥于个别的音律,往往在于出彩的那一句、那一个字
有人说这世上,唯有希腊的雕塑、中国的书法不可逾越;一个人不了解中国人笔头的线与勾勒,就不会了解这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国度。我一直试图把线运用到设计中,线引到空间里面去,线引出空间来。
曾经站在梵高的画作前,不知道怎么表达它的好,却就是觉得不一样;我们思索,美得不是画,而是它背后承载的故事、当时所处的地位。现在我们很少问为什么,没有追问的设计就是没思想、没逻辑;设计师应该思虑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,并思考一个设计能撬动什么,这是对一个设计师的基本要求。
研究空间的对抗,对抗使得空间有张力!
设计的形态,是功能形式化、形式功能化的建构
设计的内涵,是感性理性化,理性感性化的渗透
设计的方法,是技术艺术化、艺术技术化的升华
归塑居住空间本质,如阳光、水体、绿植、还有自由的空气、愉悦、美好等有形和无形的体,致密而透明的组织,传递着“味外之旨、象外之象、景外之景,味在酸咸之外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的美学畅想。
内心深处感知自然的能量,思考宏观与微观的存在与消失,所产生的磁场与感应,都是触摸设计脉搏的心灵路径。
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沼泽地有很多不确定性,每个项目都是一场恋爱,都是一场艳遇,要求情商和智商都特别高。
界,界面、界限、边界。我们都有自己思想的界和域,在突破和游离着的过程中,会有新能量诞生。对于设计师而言,这个界域交错的空间是思想的温床,是设计灵感来源的基础,同时,也会叠加累计在你的设计寿元里。多言数穷,在多元的信息社会里,万般变化,不若守中
社会的变迁,势必要使一些东西消失,又使一些东西出现,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惯性。但是,作为我们,更应该保持的恰恰就是以前那个时代里人们曾珍重的待人的“真诚”。
当代设计中契合着中国传统,在我看来其实也是一个“礼”中求“适”的过程。“适”代表了事物内在规律,含风土人情,又含圆融通达。好的设计,不说要“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”,那么严格,至少也是需要生宜得当且合适的。适时、适地、适材、适志,谁又能说做适合的设计的同时,不是在努力在做最好的自己呢?
问答环节
Q:在您的设计作品当中是否会考虑融入风水文化,如果有又是怎么融入的呢?
JUBIN:我个人是信风水的,不过会在舒适的基础上有一个度;我认为舒服的就是对的。关于风水文化,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文化解读,也就不过多评论了。我家确实看过风水,我自己看的。
Q:众所周知,你是很多年轻设计师的榜样和标杆,在您看来,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设计水平呢?
JUBIN:我们都一样。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方法。自我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方法。
我用十年的时间现场欣赏了90%普利兹克奖的作品,我认为现场是建筑的永远,一个人只有用脚、用眼丈量过那些伟大的建筑后才能拥有对那些建筑的评论话语权,因为它是空间的,是需要被包裹的。
关于我的生活,我每天六点半起床,上午的时间基本都属于我,可以看书、写东西,下午忙碌的工作,晚上的时间也是自己的,这样会有更多时光来阅读生活。
Q:现在社会很浮躁,很多设计师以及甲方都很浮躁,我们特别需要静下心来去总结一些东西,但是往往做不到,您觉得年轻设计师在总结设计心得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吗?
JUBIN:可以去看一些知名建筑师做的空间,包括寺院、教堂、宫殿等等,一定要实地参观,面对面地感受它的尺度和温度,面对一个空间,它所给你的最本质、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,写下来。对于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很平常的功课,一定要静下心来,面对慢慢总结经验。
居然顶层设计中心琚宾之家 画屏
Q:琚宾老师,每次听您的讲座都很感动,这才是设计;我一直认为设计师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,不管是人文关怀还是情感层次;但其实回到我们的设计中,由于公司、预算、项目、资源、客户等等多方面的缘故,这些细节我们做得远远不够,以目前的状态,我们充其量是一个设计规划者,完全不是设计师。关于如何积累我们自己,能不能给一些建议或指一条明路?
JUBIN:你讲的特别好,其实管理时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,能结合自身管理好时间是一件非常重要并且不容易的事。另外,任何一个业主来找你做设计,他一定是个有想法、爱生活的人,05年-10年间,我接触到很多业主,他们使我改变了很多、成长了很多,这些成长远远大于我的这一项目的意义。
我认为,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内心饱满、自信、自由,为人守常如一、于物物尽其用、处境气韵生动,能够将科技、艺术和自然结合在一起。同时,还应该放下各种身段、包袱,理性地看待文化回归,要用谦虚的态度面对自然,在对未知的探险中寻找灵感。可以读读自传,文人、政客、艺术家、设计师等,一定能在他们的自传中找到自己的坐标。
Q:您能分享一下设计管理心得吗?
JUBIN:公司有基本的原则制度,但更多是靠大家自觉,以项目的正常推进为主线。方案师的纵向层级是实习生、助理、方案师、主案师和工作室。我统筹项目方案,其它的管理有运营综合部,包括行政人事,商务合同,项目管理,财务等,我概不插手。不管就是最好的管。
Q:我们发现有些大师的建筑作品着实磅礴,但就其实用性来说,并没有那么完美,这一现象您怎么看?
JUBIN:从我的角度,我不迷信大师,但是我认为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其深度和高度;就好像有些空间不具备实用性,而源自精神层面,比如去洗手间时要经过一个天桥,经过天桥的过程即行为的改变,这里面一定有他们的思考。设计师不会让自己的空间里面有盲点;关于空间,有些是实用性的、有些是精神构建的、有些是实用与精神相结合的,看我们怎么理解。